学院简介>>
现在位置 : 首页 > 学院简介 > 学院简介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国成立最早、学科方向最为齐全的材料类院系之一。学院所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首批)和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材料学科跻身ESI前千分之一行列,截至2025年1月学科ESI全球排名第21位,国内第12位。8位教师入选2024年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院内设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金属材料系)、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系)、先进陶瓷研究所(无机非金属材料系)、焊接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材料加工及自动化系)、新能源材料研究所、先进催化材料研究中心6个教学科研单位。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功能材料专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2022年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实现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全覆盖,2024年三个本科专业均位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评级。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系列教师149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54人,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教师约50人次,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12人,青年长江学者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此外,学院还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学院教风学风严谨,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6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198名。设有“师昌绪荣誉学位计划”,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实验室建设试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多项全国赛事中斩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并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天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多项荣誉。毕业生就业重点率超过70%,多名毕业生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就业;本科毕业读研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超过60%。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建有贵金属功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轧辊材料与复合成形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并拥有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材料复合与功能化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学院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方针,确定了先进结构材料与智能制造、能源新材料与器件、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智能传感材料与器件等重点建设方向,形成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战略布局。近年来,学院科研经费稳步增长,2024年实到科研经费1.7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4项,其中重点基金31项、重大仪器专项1项、杰出青年基金5项、优秀青年基金17项。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课题级项目17项。科技论文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2589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670篇。2014年以来学院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2项,多项科技成果已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4年,总建筑面积超10000平米的先进材料制造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大幅提升学院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工程化能力。

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活跃,与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获批多项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累计经费超1000万元。2022年学院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引智基地)—《能量存储与转换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学院定期邀请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来华开展全英文授课、学术讲座、项目科研等,并接收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和交换生来华学习或联合培养;同时,定期选派优秀本科生、高水平研究生、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换学习、攻读学位、深造培养或交流合作,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材料学科。

展望未来,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学院坚持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材料类卓越人才,人才强国战略始终不忘;展望未来,学院致力学科建设新跨越,科技创新新突破,师资队伍新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新提升,前进动力和奋斗精神永远昂扬!